SUZOO IP Guard · 教育 80% + 行動 20%
網拍盜圖、AI 改圖、偽代言:台灣著作權重點+72 小時下架 SOP(2025)
作品一旦完成,就受《著作權法》保護;不需浮水印、不需先登記。
2025 年,侵權樣態更快、更隱匿:小賣家盜圖、企業素材授權爭議、AI 改圖偽裝……重點不只是「找到侵權」,而是如何在 72 小時內把內容下架、斷掉流量與金流,並留下可驗證的證據。
為什麼你現在更需要在意著作權?
- 小賣家也會中:網拍盜圖投訴量高,個案賠償常見數萬元級。僥倖心態最花成本。
- 企業也會踩雷:發表會/行銷素材授權邊界不清,技術 Demo 可能瞬間變成法務與品牌危機。
- AI 改圖≠安全:只要仍可辨識且「實質近似」,平台與法院都有機會認定侵害。
台灣著作權 5 大重點(白話)
- 完成=有權:未經授權的重製、公開傳輸,多屬侵權風險;平台設有「通知—取下」流程。
- 刑責不是嚇唬你:未經授權重製最重 3 年;意圖販售或出租最重 5 年,另有高額罰金。
- 時效與告訴:多數刑案屬告訴乃論,知悉犯人 6 個月內提告;民事求償亦應及時。
- 廣告也有界線:《公平交易法》§21 禁止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的廣告,廣告主/代理等可能負責。
- 跨境也能處理:「平台/主機CDN/網域/廣告金流/搜尋」多點斷流,常比跨國訴訟更快止血。
*重點簡化為實務快速上手;實際適用仍看個案事證與平台規範。
AI 改圖常見迷思
❌ 改色、裁切、加字遮擋,就安全?
不是。只要仍可辨識核心表現且「實質近似」,仍可能構成侵害;平台審查也越來越看得懂「變形軌跡」。
❌ 買了模型授權,任何輸出都安全?
授權邊界分層(素材、模型、輸出)不同;內外部 SOP 沒建立,企業最容易踩線。
五層「下架與斷流」路徑(可並行)
- 內容平台:FB/IG/YouTube/各大電商依著作權/肖像/冒用政策與「通知—取下」提報。
- 主機+CDN/雲:自架站則依 AUP(可接受使用政策)送 abuse;常見「先下線、再調查」。
- 網域與註冊商:涉詐或冒用可報 abuse;重大情節可能停用解析,網址直接失效。
- 廣告與支付:對投放與收款節點送證;要求下架廣告、凍結違規金流/終止商戶(依平台規範)。
- 搜尋索引:對侵權頁提出移除索引,降低新流量導入。
72 小時下架 SOP(TTR 目標)
H0–H4
- 立刻存證:全頁快照、原始 HTML、SHA‑256 雜湊、UTC 時戳;鏈上錨定。
- 建立「原作 → 疑似品 → 變形軌跡」對照。
H4–H24
- 一次多平台提報;自架站同步主機/CDN/網域 abuse;必要時先移除索引。
- 盯回覆、補件、改路徑(先下廣告再砍頁面等)。
H24–H72
- 第二輪系列分身掃描與提報,避免「砍一個長十個」。
- 成功後輸出 PDF 報告+鏈上憑證;可開只讀案件頁對外澄清。
TTR=Time‑to‑Removal(處理目標);實際仍受平台審核與證據完整度影響。
常見問題(FAQ)
沒有浮水印就能用?
不行。作品完成即受保護;未經授權的重製/公開傳輸,多屬侵權風險。
截圖或轉貼算重製嗎?
算。屬著作財產權範圍,可能觸法。
跨境平台怎麼辦?
用「通知—取下」與主機/網域/廣告金流/搜尋等多點斷流,通常比跨國訴訟更快止血。
本文著重教育與實務操作整理,重點條列為通用準則;實務仍依個案事證與各平台政策處理。